2011年9月8日 星期四

淡水半日遊








淡水半日遊


PCLin 0908


舍妹淡大畢,想回憶淡大時光,下午我們一起來淡水半日遊。搭捷運到淡水,轉乘26號公車到漁人碼頭,途中經過滬尾砲台。


漁人碼頭-新景點福容飯店情人塔
福容飯店的造景樣貌,遠遠的看是不是真的很像一艘正航行在海上的大郵輪一樣,也很有濃濃的異國風味,十分的有特色。其旁有可以欣賞到360度海景風光的情人塔(塔高100公尺)。


一滴水紀念館
一滴水紀念館]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的和平公園內,本紀念館是已故日本文豪水上勉之父,水上覺治於大正四年(1915年)在日本福井縣所蓋的這棟日式古民宅,透過了台日多位熱心人士及苦力群志工的協助,從94年於日本拆卸運至台灣淡水後,歷經五年的時間,在98年底於淡水和平公園重現,而由於水上勉先生承襲日本「滴水」禪師禪宗思想崇尚珍惜世間萬物,為紀念這一份因緣,及移築過程中所有熱心人士、志工所付出之微小如一滴水之心力,凝聚完成此跨國移築的心願,故名為「一滴水紀念館」,而在配合座落之淡水和平公園工程的完工,謹訂於100年3月29日舉辦啟用典禮。
  

淡水滬尾砲台
滬尾砲台會設置的原因是因為基隆出產豐富的煤礦及草山硫磺 ,而法軍在西元 1884年8月1日,奉命向基隆進攻,就此展開「中法戰役」,但基隆因為有獅球嶺之天然屏障,因此劉銘傳想到如果敵軍利用水路從淡水河進來的話是否就可以長驅直入直達台北府城,因當時的淡水河河水很深,敵船是可以透過水路進的來的,所以劉銘傳發現淡水的重要性,決定把兵力改移到淡水,以固守台北府城。


於是劉銘傳任命當時的提督孫開華負責整修淡水防禦工事,以填石塞港、佈置水雷、建造城岸、修築砲台為重心,當年10月8日時法軍也果然由淡水進攻,滬尾在孫開華帶領的清兵及地方士勇所組的義勇軍奮勇抗敵下終於擊退了法國軍隊,而當時清朝在淡水的沙崙、中崙、油車口先後修築的砲台也在清法戰爭時,三座炮台幾乎都被法軍所摧毀,劉銘傳深知台灣海防的脆弱及重要性,遂加強台灣海防的建設,所以決定在各個海口增建砲台以利防禦。


劉銘傳特別聘請德國籍技師巴恩士負責督造,以西洋砲台為建築參考,於1886 年在澎湖、基隆、滬尾、安平、旗後等五處海口趕造十座新式砲台;其中,滬尾有兩座砲台,一為「北門鎖鑰」即今之滬尾砲台,另一為「保固東瀛」,但今已不見 其遺跡,光緒十五年(西元1889年)大砲安裝完成,但是滬尾砲台實際上並未參與過戰事,所以建築部分至今保存的相當完整,也是劉銘傳在台灣本島所建砲台 中,唯一碩果僅存的一座,因此具有其特殊的意義與價值。


到了日治時期日軍卻撤走滬尾砲台內的四門大砲(所以現在砲台內已經沒有大砲,現今仍不知當時遷往何處,很可能當初為日軍所熔化),改將此地作為砲兵射擊的練習場;台灣光復後,滬尾砲台改由國軍駐防,民國74年(1985)由內政部定為第二級古蹟。


淡水地名由來
淡水舊稱為「滬尾」,「滬」是指以前設在河口或是近海之處,由許多石頭堆成,利用海水的漲退潮來捕魚的一種設施,而在設有「滬」的尾處,就是「滬尾」。另有一說:在閩南語中,滬和雨諧音,指此地多雨,過了這裡雨就停了,故稱「滬尾」。民國九年時,改用此地所濱臨的淡水河河名,為此地的地名。


請參閱照片:




1 則留言:

  1. BWW与卓越同行,我想,“卓越”应是从天而降的质地,由非凡之材质打造,世所罕有,惹人向往。走到今天,当仰望的角度,渐渐被成长拉平,我对“卓越”便渐生出不同感悟:“卓越”不是一个结果,不是一种恒定的质地,而是一种态度,一种无差别地蕴含于每个微小个体中、最脆弱亦最坚韧的力量,想了解更多请咨询-人脉就是钱脉,我要让更多的人喜欢我!哈哈.让我们 一起在BWW wiki-Sino Top Diamond ⋯⋯更多.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