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鼻酸的捉迷藏
王醫師寄此捉迷藏影片,使我哭得淚如泉湧,也請大家感動一下(PCLin):
我第一次看到保險公司廣告可以拍得如此令人感動(成年後的女主角演得真好)。不過影片結束後,要立即關閉畫面,不然看到廣告,可能又會氣氛全失了(雖然知道沒有保險公司出錢,是沒有廣告的)。
英明
~~~~~~~~~~~~~~~~~~~~~~~~~~~~~~~~~~~~~~~~~~~~~~~~~~~~~~~~~~~~~
自創30%價值投資法 郵務員變億元戶
東森財經台「夢想街57號」主持人:陳斐娟、廖慶學報導1212
撰文 / 陳翊中
第一線觀察經營者找出成長潛力股
巴菲特從來不買看不懂的科技股,張國立也認同這一點。他認為電子股的景氣變化週期太迅速,沒有大股東和法人的資訊優勢,散戶很難玩得過大戶。正因為產業變化太快,今天的股王,明天很可能就淪為雞蛋水餃股,對長期投資者來說,風險絕對高於報酬。
另外,轉投資結構複雜的集團股,散戶也同樣存在資訊不對稱的劣勢,即使是市場公認的績優股如遠東新、鴻海等,他也是敬謝不敏。他笑說,刪掉電子股,再刪掉大型集團股以及財務結構不佳的股票,台股一千一百支股票中,只剩五十檔左右的股票,在裡面發掘每年漲升三成的股票就輕鬆很多。
張國立觀察已逝的台塑創辦人王永慶、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等大企業家崛起過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不斷重複「高報酬、低風險」的獲利模式。就像郭台銘不會在新興產業剛冒出頭時就切入,但只要產業進入成熟期,風險降低、把握度百分百後,便以鴻海快速降低成本的專長,迅速攫取市場。
投資股票也一樣,和大股東立足點一致,風險就大幅降低。不斷找「高報酬、低風險」的股票,透過長期複利的威力,即使一開始只有幾十萬元資金,一、二十年後做「億元戶」並不是太難的事。
近五年來,張國立曾經操作過的核心持股不超過十檔,他同時在手的股票最多不超過三檔,而且不論指數高低,隨時保持滿檔持股的他,仍能維持平均三成的年報酬率,就是因為持續奉行找「未來一年內能創造三成報酬率」股票的理念。
近五年來,張國立曾經操作過的核心持股不超過十檔,他同時在手的股票最多不超過三檔,而且不論指數高低,隨時保持滿檔持股的他,仍能維持平均三成的年報酬率,就是因為持續奉行找「未來一年內能創造三成報酬率」股票的理念。
就像○六到○七年間,他發現大賣場的貨架上,佳格旗下的各種產品,價格一定比競爭對手高。回家翻閱財報,發現佳格不但每年本業獲利穩定成長,且毛利率高達四成,每年光投注在廣告行銷的費用高達兩、三億元,在品牌上建立牢固的「護城河」。至於獲利不突出的原因,是因為佳格在大陸的轉投資因為剛開始打品牌通路,所以呈現虧損,只要大陸投資轉虧為盈,獲利將有強勁爆發力;更重要的是,當時的股價離淨值不遠,代表與大股東的持股成本差不多,是安全且有持續成長力的股票。
他比較過佳格和聯華食兩家公司,兩家公司同樣擁有自有品牌,但前者毛利率四○%以上,後者毛利率不到三成,而從品牌力、營業費用率各方面比較,佳格條件都比聯華食強,因此他最後選擇佳格作為核心標的。
不過,當時佳格股性極冷,一天成交量僅一、兩百張,張國立足足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買滿一千多張的部位,而且自從他買進之後,股價幾乎不動如山,但在基本面沒有變化之前,他還是耐心持有。直到○八年五月...
建倉後,還得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忍功
張國立說,價值投資最好的標的,就是財務結構佳、股價夠低又具備成長性。過去沒有成長性的公司,並不代表未來沒有成長性,關鍵就在洞悉驅使業績變化的重要因子,就如同佳格獲利成長的關鍵,就在於大陸投資能否止血,只要這項因素持續朝正面發展,持股就可以續抱。
他進一步分析,當股票熱絡時,大家看法一致,就沒有太大潛力,超前看法一定孤獨。像他這樣的「大戶級」投資人,一檔股票花三個月建倉是常見的事,而股價越低,逢低攤平,更可讓成本降低,但在建倉完成後,就得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忍功。尤其當其他股票漲翻天,手上的股票動也不動時,一般人可能會覺得很難熬,不過只要換個腦袋想,寂寞是價值投資必然的過程,只要回到這檔股票能不能為你賺三成的初衷,便可釋懷。
(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742期,各大便利商店及連鎖書店均有銷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